《松峰说疫》为著名清代医家刘奎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继承了《温疫论》的大部分学术思想,同时又加以发挥和补充,首创了三疫说。"避瘟方"同时还对治疗疫病的药物加以补充和修正,在治疗瘟疫症方面独树一帜。深入的研究其中的治法及其方药,可以为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在防治现代武汉肺炎烈性传染病中提供一些思路。医书共6卷。本书阐析瘟疫名义,分述各种疫证。卷1述古,卷2论治,卷3杂疫,卷4辨疑,卷5诸方,卷6运气。刘氏以个人闻见经历,广参各家学说,在治法上提倡六经分治,注意搜集民间疗法。总结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次对付大瘟疫的经验。
一,中华文化、文明怎么对待瘟疫
中国古代对瘟疫的记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就相关文字记载来看,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已有“疒役”的记载,学者考证后认为可能是殷人透过贞卜来判断瘟疫的严重程度《山海经》则载:“有兽焉……见则天下大疫。”《玉函山房辑供书》卷五四《乐纬叶图徽》中则载有五种“凤鸟”(凤凰之属),其中一种“鸠喙圆目”,只要一出现,瘟疫立刻随之而来。
中国文化认为众生是一体的,瘟疫恰恰从死亡的意义上,证实了众生的一体性。不仅是人类,一切生灵,若胎生、若卵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都是一体的。众生一体有别,平等平等。色身生灭平等,真身成就平等,法身不二平等。众生身命共活共死一体,众生本觉不生不灭一体。
所以,中国人在瘟疫面前,不怕死,不找死,是“善摄生者”。其治疗也是送走瘟神、瘟邪(病毒),不是杀死,取共活的态度。
在三千年前,中国就有治理瘟疫的国家文明,《周礼》叫“大札”(大札,是汉语词汇,出自《周礼·天官·膳夫》,解释为瘟疫。),其制度安排是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即动用军队封闭疫区,然后国医(太医)带领民医进入疫区辨症、施药。 疫情过后,国家对疫区施行六项政策,即移民、通财、舍禁、驰力、薄征、缓刑。这是大司徒的职责之一。这个制度一直到清朝。清朝国医叶天士还创立了瘟病学,治疗瘟疫的方剂得以定型。从“非典”到武汉疫情看,我们的共和国继承了这个优秀文明传统。只不过从治疗上,我们侧重了科学医疗技术,中医药文化尚未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
中国在三千年以前,就建立了治理瘟疫的文明体制,所以,历史上少有瘟疫恐慌带来的恶果。这在西方历史上,是曾经上演过多次的。在西方教会介入瘟疫治疗之前,西方的文明体制中,就没有对付瘟疫的国家机制;现代政府体制才逐渐产生了瘟疫防控机制,至今也不完备。(美国的流感已经死亡过万)大家看过《十日谈》,那就是西方人躲避瘟疫时的作品。
吴又可在《瘟疫论》中说“瘟疫之为病,……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之疠气”,故为“瘟疫病邪”,也可称其为“戾气”、“疫气”、“疠气”,“疫者,感天行之疠气也”,疫是自然界疫疠之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就是病毒这种微生物直接侵入人体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一个侵袭过程。所以,防疫疠之气也好,新冠状病毒也罢,首选带口罩,就是要将病毒拒于呼吸道黏膜之外。
二,《松峰说疫》总结了哪些经验可用于武汉抗疫之路
1.刺法论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瓦斯,天牝(天牝,鼻也。老子谓玄牝之门。毒瓦斯从鼻来,可嚏之从鼻而出。)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干邪。气出于脑,即先想心如日。伤寒瘟疫三阳症中,往往多带阳明者。手阳明经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同开窍于鼻。足阳明经属胃,与脾为表里,同开窍于口。凡邪气之入,必从口鼻,故兼阳明症者独多。邪在三阳,法宜速逐。
这段话说明:传染的途径主要是从口鼻入为主,《瘟疫论》也谈到戾气传染途径: a 天受(空气传染),b 传染(接触传染)。由口鼻进入而致病。流行形式:a大流行,b散发式。(机体抵抗力强,则虽有接触传染的可能,但发病可能性小。)
应对疫情思路:刚有不舒服的患者,鼻塞,喷嚏,咳嗽,要想办法先打喷嚏,用大蒜或洋葱熏,或刺激鼻子,或鼻腔用药用来取嚏,或配上仪器精油和鼻腔用药,不让邪气入肺!民间有医生用而鼻腔用药用来取嚏,配上仪器精油,对肺炎初期效果不错。
明代万表在《万氏济世良方》“瘟疫不相传染方”中指出:“凡入疫病之家,……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为佳。”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载“通气散”:“元胡索钱半、皂角川芍各一钱、黎芦五分、踯躅花二分半,用纸燃蘸药,搐于鼻中取嚏,日三五次。”
2.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松峰曰∶《云笈七签》中引作冬伤于汗,甚不妙。盖言冬时过暖,以致汗出,则来年必病温。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四时不节,则生大疫。松峰曰∶藏精者,百病不生,岂第不病温而已哉。
说明:去年冬天不冷,不藏精,导致瘟疫暴发!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十月属亥,十一月属子,火气潜伏,当养其真,而为来春发生之本,此时若恣意戕贼,至春阳气轻浮,必有瘟疫,此两个月为一年之虚。
应对疫情思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辨证论治!中期用香苏散效果佳。
神授香苏散
香附(去皮,炒)紫苏(各四两)陈皮甘草(各一两,生)共为末。每用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热服,日三服。戒荤腥酒肉,神效。
松峰曰∶随病寒热轻重用药,诫医家之要诀,不但治瘟疫已也。至于此方,乃温中达表,解散风寒之剂,瘟疫门从无用处,但神授如此,或更有义蕴耶。
3.松峰曰:“瘟疫多火热之气,蕴蓄于房户,则一家俱病;蕴蓄于村落,则一乡俱病;蕴蓄于市廛,则一城俱病;蕴蓄于道路,则千里皆病。故症虽多,但去其火热之气,而少加祛邪逐秽之品,未有不可奏效者也。”,
说明:这跟我们这次武汉疫情的传播非常吻合,开始是寒湿,后又转变为湿热,疫气会积聚在家里,一人得新冠肺炎,能传给全家。一个小区积聚疫气,那小区很多人能传染,蕴蓄于道路,则千里皆病,所以有严重的时候,在坐车路过武汉火车站的时候,在站台上都有被感染的例子。
应对疫情思路:家家户户艾灸消毒,每个小区和路口消毒,全城消毒!(后面有详细论述艾灸防疫的方法和效果)
4.松峰曰∶误投热药犹或可解,若误投凉药,杀人等于操刃。语曰∶姜桂投之不瘥,芩连用之必当。其不曰芩连投之不瘥,姜桂用之必当者,明乎伤寒妄投凉药则不可救矣。
说明:这次武汉疫情死亡人数和危重人数居高不下,跟用抗生素和激素过多有很大关系,病人一发烧就上抗生素,三素一汤都是凉药,就是松峰说的误投凉药,等于操刀杀人。这次疫情大部分是伤寒居多,伤寒妄投凉药则不可救矣。中药之如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大苦大寒等药,皆当慎用
应对疫情思路:勿用抗生素和激素,用中医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小青龙汤等,见文章“张胜兵医生中医救治3000余人,有效率90%”灵活运用经方,功莫大焉!
5.松峰曰:疫症关系,全在虚实二字。实者易治,虚者难治,以元气本虚,邪不易解。若治挟虚者,而不知托散,但知攻邪,愈攻则愈虚,愈虚则断无有不死者。
说明:这次疫情死亡病例以年老体虚和有基础病居多,身体本虚,又用凉药和攻下,身体好的人都顶不住,别说虚弱的人。
应对疫情思路:有出冷汗、或喘急、或呼吸微弱、脉微弱的病者,用(参附汤),疫病所用补药,总以人参为最,以其能大补元气。加入解表药中而汗易出,加入攻里药中而阴不亡,而、术不能也。则年高虚怯而患疫者,有赖于人参为孔亟矣。
6.人在气交之中,如鱼在水,一毫渣滓混杂不得,设川泽泼灰,池溏入油,鱼鲜有得生者,人受疫气,何以异此。不正之气,人感之者,有病有不病,未可一概论也。若夫疫气,则不论贵贱贫富,老幼男女,强弱虚实,沿门阖境,传染相同,人无得免者。
说明:隔离和艾灸消毒的重要性,中药预防和提升正气的重要性。
总则:瘟疫来路两条,去路三条,治法五条,尽矣。何为来路两条?有在天者,如春应暖而反寒云云。
此非其时而有其气,人受之,从经络入则为头痛发热,咳嗽发颐大头之类。其在人有互相传染者,其邪则从口鼻入,憎寒壮热,胸膈满闷,口吐黄涎之类,所谓来路两条者此也。
何如去路三条?在天之疫,从经络而入者,宜分寒热,用辛温辛凉之药以散邪,如香苏散,普济消毒饮之类,俾其仍从经络而出也。在人之疫,从口鼻而入者,宜芳香之药以解秽,如神术正气等散之类,俾其仍从口鼻而出也。至于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入脏腑渐至潮热谵语,腹满胀痛,是毒瓦斯归内,疏通肠胃,始解其毒,法当下之,其大便行者则清之,下后而余热不尽者亦清之,所谓去路三条者此也。
何为治法五条?曰发散,曰解秽,曰清中,曰攻下,曰酌补,所谓治法五条者此也。
三,预防之方
“新京报快讯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月14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占全国确诊病例3.8%,其中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0.4%。湖北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502例,其中武汉1102例。”,如果运用老祖宗的中医中药方法,何至于有1716名医务人员感染?
1.为何不运用祖先抗疫的方法?用艾草熏!用艾草熏!用艾草熏!
郑州市中医院:
门诊大厅艾烟氤氲驱疫戾!
郑州市中医院门诊大厅艾烟氤氲
《医药卫生报》讯 1月26日16时许,郑州市中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飘满艾香,烟气氤氲,患者和医务人员穿梭其间。 循着烟气追根溯源,就会发现,门诊咨询台设置有2个熏艾盒、预检分诊台设置有1个熏艾盒。在门诊大厅,自1月24日(除夕)早上开始,这3个熏艾盒就开始工作,艾条、艾绒持续燃烧,艾烟持续在门诊大厅弥漫,覆盖门诊大厅每个区域。
郑州市中医院门诊大厅放置的艾灸盒
“熏艾条可以除湿、杀虫、除菌。”郑州市中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李乾胜介绍说,该院此举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也是借鉴了此前“非典”时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日常清洁消毒之外借助艾条熏艾的做法。 当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没有死亡病例,几乎没有发生交叉感染。郑州市中医院主要在人群聚集处熏艾,部分病房也点燃艾条。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以期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 据介绍,艾条一根燃烧40~60分钟,艾绒燃烧约10分钟一小包,该院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熏艾。 艾叶烟熏预防瘟疫,从古代起就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介绍了用艾叶烟熏消毒预防瘟疫传染的方法:在瘟疫流行时“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而且认为用这种方法预防疫病传染,效果“极佳” 。 艾灸在中国古代的防治瘟疫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汉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发生过三百多场瘟疫,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诊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场瘟疫就造成上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2.配上中药香囊
中药香囊也叫“香佩”,是利用中药特有的气味,用以驱散蚊虫,或通过口、鼻、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而发挥防病治病作用,是中医外治法一种。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中药香囊的挥发成份经鼻吸入,可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有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从而减少或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和临床症状。
3.吃中药预防:
通许县人民医院自1月21日以来,收治了确诊与疑似患者一共25名。目前25名患者全部治愈。更难能可贵的是上千名的医务人员无一人感染,要知道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感染率很高的,因为武汉中医介入率太低。
(1)具体怎么喝也很讲究的,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中医的辩证理念运用得如鱼得水。对于普通人员,就是没有与感染者接触的这部分医务人员,医院准备了甘姜茶。就是甘草与干姜泡茶喝。别看这个小小的食疗方,可是张仲景桂枝汤的缩影哦,可以调和阴阳,平衡身体的内部环境,增强免疫力,
(2)如果是普通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虽然没有与感染者直接接触,但是还是有感染的危险的。这个时候医院不仅准备了甘草干姜茶,还准备了桂枝汤,桂枝汤里面还加了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对药白术茯苓。
(3)如果是高危人群,比如直接与感染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医院又给医务人员准备了清肺的汤药,射干麻黄汤。这个方子在国家制定的有效率达90%的清肺排毒汤里就有。可以把肺里面的寒湿痰邪清理出来,保持肺气的正常流通。
四,瘟疫统治八法
解毒:金豆解毒煎(自定新方。)
金银花(二三钱)绿豆(皮,二钱)生甘草(一钱)陈皮(一钱)蝉蜕(去足翅,八分)井花水(清晨首汲。)煎。或再加僵蚕(浸去涎。)一钱
针刮
针法有二,用针直入肉中曰刺。将针尖斜入皮肤向上一拨,随以手摄出恶血曰挑。刮法有四,有用蛤壳者,有用瓷盅者,有用麻KT者,(惟刮臂用。)有用铜钱者。凡刮,或蘸清水,或盐水,或香油。余见刮瘟疫者,则用小枣蘸烧酒刮之,刮出紫疙瘩如熟椹,随用针斜挑破,摄出血,再另刮出疙瘩挑之,刮毕挑止。原其用枣蘸酒之意,取其以火攻火固已,不如易以蓖麻油蘸刮,如无,用麻汁(捣蓖麻仁稍加水,取浓汁。)
涌吐
吐法近今多不讲,而抑知实有奇效也。吴又可止言邪在胸膈,欲吐不吐者方用此方,而抑知瘟疫不论日数,忽得大吐,甚是吉兆,将欲汗解也
熨法
生葱生姜生萝卜(如无,以子代之。)
锦按∶原方云葱姜各数两,萝卜倍之。愚意不如随症加减更妙。如有表邪或气滞者,生葱为君;寒多者,生姜为君;痰食滞者,萝卜为君。泛用各等分,或葱多些亦可。
上用各数两,共捣微烂,过烂则成水难包。入锅炒热住火,用布包出一半,熨患处。冷则将锅中热者再包出熨之,轮流更换,觉透为度,无不开通,汗出而愈。
助汗
古有汗吐下三法,而汗居其首者,以邪之中人,非汗莫解也。吐虽有散意,尚待汗以成厥功。
下之有急时,因难汗而始用。此是不论伤寒、瘟疫,而汗之之功,为甚巨矣
除秽,
符咒,
善后。
五,紫金德和堂四联疗法
《松峰说疫》上承《内经》运气学说,下宗吴又可《温疫论》等疫病名著,不仅论温疫,且论杂疫与寒疫。在治法上有其鲜明特色,
《松峰说疫》中的物理疗法,归纳为挑刺、刮痧、汽熏、水渍、热熨、粹灯草、冷浴、冷敷、塞鼻、取嚏、擦牙等14种方法,并分别作了介绍,说明其临床应用。
德和堂融合《松峰说疫》的四种物理外治方法,如运用到抗击武汉疫情中,在内服中药基础上,配合四联疗法,会起到功半事倍的功效!四联疗法依据千年中医古法经络外治之理论,集三十余年传统中医药临床诊疗之精华,结合数十年民间中医求学之经验发展创新而形成。它将刮痧、拔罐、艾灸、药烫完美结合,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起到打通经络,定点治疗,优性渗透、温通补养之功效,趋利避弊,激发机体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达到治病、防病、保健之目的,开辟了内病外治的新途径。
1. 刮痧,有开腠理、调气机、畅气血、解表祛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为艾灸、药烫、药外敷治作铺垫,以增强艾灸、药烫及外敷药物的功效和吸收。
松峰曰∶瘟症传里者,热毒深重,其症谵语发狂,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赤如火,如醉如痴,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齐俗谓之猴儿病。用小枣蘸烧酒遍身刮痧,痧出,其色紫赤,其高起者,状如枣栗,遂用针出恶血,往往取效,此亦一刺法也。
2.拔罐,集诊疗为一体,起到通、平、排、调、补的功效及作用,为艾灸、药烫及药物外敷作铺垫。
3.艾灸,温经通阳,补充阳气,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对疑难大病、重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在刮痧、拔罐后做,也可以根据病人体质直接艾灸。(艾灸被中国针灸协会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
4.药烫,在刮痧或拔罐后的基础上,通过局部透皮给药,减少肠胃吸收负担,避免服药的种种不适,配合其他三联疗法,达到安全、有效的功效。
药烫疗法又称药物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包煎热烫患部,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温烫疗法。依据经络相关理论循经选穴,针对不同种类疾病,选取相应药烫包对症治疗。其温热可促进腠理疏通、气血流畅,载药物直达病所,实现通经活络、消瘀止痛、软坚散结的治疗目的。
四者有机结合,灵活搭配,扩大治疗范围,增强疗效。
中医四联创始人简介
钟鸣,1962年生于广东紫金,中医世家。1983年开始行医,专于中医内科,精于治疗肝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妇科疾病。
广东省紫金县德和堂中医馆负责人,德和堂国医馆理疗中心创始人。2016年入选中央公益推广项目《五种濒临消亡的非药物脊柱调理技术》钟氏药烫疗法技术持有人,2019年第十一届广东省中医院杏林寻宝栏目“平三关病候并治宜”技术献宝人。
其自研制的钟氏药包烫等以减少了中药口服的不适,避免了毒副作用对肝肾、肠胃的损害。开辟了内病外治的新途径。
六,行善避瘟疫,德高鬼神钦!
最后,面对疫情,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
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战略上藐视病毒,战术上重视!
是次,新冠肺炎来袭,年高德昭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再次扛起大旗,登高一呼,将武汉疫情人传人的真相,告之大众,令此前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一千多万的武汉人,从睡梦中醒来。然而,与此同时,他又不得不将一个无情的事实真相,告诸天下:“这是一种新型的病毒,目前,我们还没有特效药。”其实,今天全世界也没有。这就意味着,只能是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病毒。其实,钟院士的这句话,站在他的角度说的是对的。如果受人尊敬的钟院士能加一句:“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中医或许有方法”,如果他能这样说,患者信心增强,正气增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将完美推动人们对老祖宗敬仰和中西医结合,功德无量啊!在此,我们没有指责的意思,只是他这样说,会让老百姓多一个选择,我们一如既往的尊重他老人家!
所以,树立正气和积极向上的意识多重要,新一届武汉领导上来就跟老百姓打气,也就有了900万武汉人民,2月14日晚八点同唱《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士气大振,民心向上,最终抗疫成功!中医药终将战胜瘟疫!
2.积德行善,不杀不买卖不食野生动物。
《松峰说疫》内有多篇讲到积德行善不染瘟疫的故事,杀动物导致的全家染疫的故事,有兴趣者可找来阅读,面对灾难现在和以后都要做到:不杀不买卖不食野生动物,积德行善,切记!切记!切记!选二则故事:
(1)杭州凤仙桥,一人以炮鳖为业。买鳖生投沸汤中,惨死之状,见者无不恻然。既熟刮肠剔骨,煎和五味,香及数家。由此获利多年。后忽染瘟疫,初则缩颈,攒手足,伏于床上,数日后,伸手爬娑,宛如鳖形,后又爬于房内,渐出堂中,家人禁之,辄欲啮人。将死爬至街市,盘旋宛转,曲尽鳖态,往来观者,皆知炮鳖之报。七日身体臭烂而死。
(2)昔,城中大疫,有白发老人,教一富室合药施城中,病者皆愈,而富室举家卒免于疫。后有人见二疫鬼过富室之门而相谓曰∶此人阴德无量,吉神拥护,我辈何敢入哉。
松峰曰∶阴德无量,诚祛疫之良方,世人所当着眼!
作者:钟鸣 陈志军
2020年2月16日